青岛无人机致人身亡案宣判 操作不当酿悲剧

2025-11-13 HaiPress

青岛无人机致人身亡案宣判 操作不当酿悲剧!植保无人机因其高效、便捷和适应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播种、施肥、农药喷洒等农业环节,成为农户的得力助手。然而,随着植保无人机普及率的提高,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也逐渐增多。2024年8月,平度市人民法院审理了青岛市首例因植保无人机操作不当过失致人死亡案。

被告刘某受雇于村民张某,使用无人机为其承包的玉米地喷洒农药。在操作过程中,刘某未在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点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当看到吴某驾驶三轮电动车向无人机降落方向行驶时,刘某过于自信地认为无人机不会伤人,既没有提醒对方,也没有及时控制无人机停止降落。结果,无人机桨叶割伤了张某头部并致其当场死亡,同时割伤了吴某的右侧头面部及肩部。

法院认为,刘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鉴于他在案发后及时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且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家属,并取得谅解,最终依法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这起案件反映出部分无人机从业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忽视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尽管刘某已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了相应资质,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依规设置警示标识,也未尽到提醒义务,最终酿成悲剧。

此外,无人机在喷洒农药时若偏离航线,也可能对其他作物造成损害。2022年7月,平度市明村镇的陈某发现自家芋头地出现叶片干枯、发黄现象,怀疑是邻地林某用无人机喷洒除草剂所致。双方争执不下,陈某将林某告上法庭。经过专业鉴定,确认芋头受损与林某不当喷施除草剂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终,法院判决林某赔偿陈某损失及鉴定费共计13万余元。

为确保无人机作业安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于2024年1月1日公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要求操控无人机必须依法依规进行。无人机作业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在操作时应确保环境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低空飞行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